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未成年人 >> 内容
金坛区深入推进本土文化进校园,把优秀本土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
发布日期:2023-12-01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用刻刀沿着线条的轮廓边缘,从小到大,从内向外雕刻。”“全部雕刻完毕后,再用刻刀沿着图纸最外的轮廓把作品裁出来。”金坛区段玉裁中学的“巧夺天工”社团课上,孩子们在崔佳钰老师的指导下,将一张张平凡无奇的纸张,“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鸟、猫咪等卡通小动物。

金坛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刻纸、面塑、蛋雕等省级非遗项目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今年以来,金坛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对乡土文化进一步发掘、整理、传承,进行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师生们不仅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还激发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升了文化保护意识。

建昌小学的蛋雕社团课

多方协同助推本土文化进校园

金坛区是传统文化的“富矿”。在第八次全国课改中,围绕优秀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该区中小学大力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存在整体设计不够、系统性不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今年以来,金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文化进校园,将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明确由区教育局牵头,宣传部、文化旅游局、文联等部门协同,在区域内整体推进,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今年4月,金坛区教育局组织了“本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沙龙,10所中小学介绍了校本化实践经验,提出新畅想,并出台了《金坛区本土文化进校园方案》,方案从课程开发、教学、评价做了进一步明晰。区教育局还联合区文化旅游局、区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家乡文化我传承”非遗进校系列活动,国家级非遗金坛抬阁先后走进了红太阳幼儿园、华罗庚实验学校滨湖分校等校园,省级非遗金坛面塑在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金沙高级中学、金坛五叶小学定期开展社团课程,此外,金坛刻纸、金坛蛋雕等非遗项目也在段玉裁小学、建昌小学、河海大学等各学校开展了非遗体验活动。目前,“邂逅旅途中的非遗”研学打卡活动正在进行中,“讲述故事里的非遗”活动已圆满结束,全区小学共有25件参赛作品进入决赛。

在本学期的“双减工作”专项检查中,金坛区教育局明确:把“本土文化进校园”的落实情况作为其中一项督查内容。

多彩课程丰富校园生活

尧塘镇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尧塘中心小学依托“花木文化”,整体建构了花儿少年“竞绽放”课程体系;直溪镇的“巨村舞龙”是国家级非遗,直溪镇中心幼儿园深挖这一传统文化资源,以“龙”为主线,建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中国龙主题活动课程”;地处乡村,五叶小学把金坛刻纸、金坛面塑等非遗引进课堂,丰富学生的社团生活……目前,金坛区中小学(幼儿园)根据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开发了多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活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高中校100%、初中校84%、小学94%开发了共60门有关本土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包含“非遗”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先进科技文化三个领域,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等路径实施。

乡土文化不仅在校内深入推进,本学期,多所学校开展研学实践类课程,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家乡文化魅力。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挖掘整理金坛老街区、老建筑、老手艺,深入乡村,搜集古村落、文化名人事迹等历史文化资源。

多管齐下强化师资建设

在鸡蛋壳上雕出精美的艺术珍品,蛋雕是建昌小学的特色社团课。授课老师吴建中是学校附近的打字店老板,校方偶然发现他擅长蛋雕,便向他发出诚挚邀请。于是,吴建中成为该校一名外聘社团老师,定期来校授课。在该校,蛋雕项目从一个人的独门绝活,变成了很多师生的拿手好戏。

推进本土文化进校园,师资是重要保障。各校通过挖掘家长资源,聘请非遗传承人、工艺师等来强大、优化师资队伍。在金沙中学、金坛中专等校,校方聘请了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常州徐氏竹木刻传承人徐风、潘家面塑第五代传承人潘俊芳以及专业工艺师担任课程指导老师。采取“非遗传承人+专职教师”双教师课堂教学组合,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又能让非遗传承人和专职教师相互学习,探索培养同时掌握非遗技能和教学能力的融合型非遗教师。

据介绍,部分学校已通过名师引领、校本教研、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提升专业素养,为其进一步发展构建坚实的平台。接下来,金坛区还将搭建本土文化传播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校本研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毛翠娥 王琼 石磊 图文报道)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