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开处,“凤凰”涅槃;老城厢里,“龙游”焕新;舜过山下,乡村蝶变;绿色天宁,生机无限。
近年来,天宁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天宁新实践的绿色篇章。
杜鹃花精彩绽放,工业锈带转型生态秀场
在常州,哪里可以看到最多最美的杜鹃花?毫无疑问是凤凰新城。2021年4月,“初心映山红 同庆一百年”第17届全国杜鹃花展在凤凰新城盛大启幕,跳出“园内办展”的惯例,沿环岛路铺展25万株杜鹃花、60万平方米绿化景观,形成绵延十里的“杜鹃花海”。
最美的生态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今,每年的杜鹃花展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慕名而来、共洽合作的高峰论坛,久成电子、大恒环保、普偌迈等一批细分行业龙头纷纷拿地入驻。
2012年起,天宁区以雕庄街道为主体,定位“产城融合”示范样板,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目标,以超常规力度整体推进10平方公里凤凰新城建设。
面对昔日的“工业锈带”,天宁区坚持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累计投入资金超200亿元,深入推进“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完成征收400万平方米,搬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790家,盘活低效闲置用地8000亩,为优质企业发展、新兴产业集聚创造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面对城市发展空间日趋饱和的现状,天宁区大力推进用地模式改革,坚持向“高度”要“空间”,合理设置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入园门槛,把“楼宇”打造成立体增长极、创新发动机、垂直开发区,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容积率2.0以上的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智慧物流三大产业集聚发展。
龙游河再现生机,幸福河湖重塑品质生活
曾几何时,全长3.4公里的龙游河是常州城区有名的“龙须沟”。如今的龙游河,不仅水清了、河畅了、岸绿了、路通了,还吸引沿岸大量居民来此休憩活动。原先的生态洼地,已然变身为城市中心的“天然氧吧”、社区河畔的“公共客厅”、群众喜爱的“文化高地”。
龙游河沿线居住着16个小区的7万多群众。近30年来,两岸居民小区逐年老旧,违章搭建、乱排放等现象严重,局部水体黑臭浑浊。2020年,天宁区在深度调研基础上,启动实施龙游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锚定“水清、路通、景美、功能配套”目标,天宁区一改原先的“就水治水”为“系统治水”,投资5亿元,实施“无证建筑拆除、房屋征收、雨污分流及截污、清淤驳岸、景观及业态提升”五大工程,累计拆除沿线无证建筑143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成滨水步道12.2公里,新建活力广场、邻里中心9处,增加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龙游河两岸老旧小区较多。天宁区一次性投入9000余万元,对丽华、朝阳片区109幢房屋进行整体出新,系统解决了安全、基础、管理、环境、服务、文化、党建等七方面问题。对出现严重安全隐患的丽华一村等4处大板房,则通过“异地置换+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适度改善、彻底解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天宁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增荫添彩”工程,累计新增绿化面积400公顷。翠竹公园、水韵绿城等众多公园绿地建成开放,提升口袋公园30余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幸福宜居绿色生活正从梦想变成现实。
查家湾翠木葱茏,生态振兴带动共同富裕
又是一年梨飘香。“我们的翠冠梨从‘喝脏水’到‘喝清水’、从吹灰尘风到晒阳光浴,真是一年比一年鲜亮脆甜。”如今,查家湾每年产梨200余万斤、产值超过1200万元。
查家湾环山临水,但由于区位偏远,一直少人问津。近年来,天宁区通过“生态重塑、产业驱动、价值回馈”三步走行动,推动从“卖石头”到“卖梨子”,再到“卖生态”,实现了生态塑造和产业发展“双丰收”。
如何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天宁区以公共空间治理为切入点,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加速打造“好山好水好风光、养眼养肺养心智”的诗意田园格局。
查家湾背靠舜过山。由于多年的开采挖掘,舜过山留下裸露的山体,风吹雨打慢慢风化,随时可能出现塌方。2018年,天宁区在全省率先引入“碳汇”修复理念,投入3000万元实施舜过山修复工程,增加绿化植被面积近8万平方米。2021年,查家湾片区生态修复荣获“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矿山生态修复类)”。
查家湾也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跃成为常州乃至长三角的生态景观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游客超30万人。在村委的鼓励引导下,村民通过开办民宿餐饮、增加研学体验,钱袋子越来越“鼓”,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10%,村集体收入突破600万元。
除查家湾外,牟家村、丰北村等多个市级美丽乡村都实现了华丽蝶变,青砖黛瓦、烟雨垂柳、绿水环绕的水墨江南韵味在天宁举目可见。(本报记者 朱雅萍 图片由天轩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