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我省公布了最新一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常州日报社旗下常州晚报倾力打造的新闻微公益品牌——“周末关爱”栏目组获得“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这是继2017年后,该栏目再次获得此荣誉。
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凝聚社会各界爱心。成立于2007年的“周末关爱”栏目在擦亮“常有众扶”民生名片中,为助推幸福常州建设、实施“532”发展战略交上了一份合格的“媒体答卷”。
2023年1月,周末关爱联合常州四药公司向清凉东村社区困难群众送上年货礼包。
栏目受助者:一个个微心愿圆满达成,一个个希望向阳而生
“那时候你们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这个恩情我们永远记得!”今年59岁的杨长武是勤业新村一社区居民,曾于2014年接受“周末关爱”的救助。9年过去,他对“周末关爱”仍心存感激。
当年,杨长武的儿子患上了尿毒症,为救儿子,他打算“割肾救子”。当时,他的脂肪肝指数偏高,坚持跑步三个月,终于把甘油三酯降了下来,可换肾的高额费用难倒了一家人。
“周末关爱”得知情况后,对杨长武“割肾救子”的故事进行了报道。短短一周,就收到善款8万元,大大缓解了他的压力。
“在你们的帮助下,儿子换肾很成功。现在,他都工作一年了,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杨长武高兴地说,儿子在公司从事财务工作,较为轻松,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
杨长武是“周末关爱”众多关爱对象中的一个。在“周末关爱”的帮助下,一个个微心愿圆满达成,一个个希望向着阳光生长。17年间,“周末关爱”先后走进2500多个(次)社区、30000多户困难家庭,帮助了10万多名困难群众,累计捐助金额达1500多万元。
爱心捐助者:涓涓细流在这里汇成爱的海洋,小小微心愿传递爱的温暖
“‘周末关爱’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2月27日,市民“梅先生”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武进区南夏墅街道大学新村三社区,把1000元善款交到生活困难居民手中。从2009年6月开始,14年里,“梅先生”跟着“周末关爱”的足迹到过400多个社区,捐款达50多万元,从未间断。关于自己的真实姓名等相关信息,他却从不肯透露。由此,他成为“周末关爱”最熟悉的“陌生人”。
还有一位热心市民,一直以“一滴水”的名字跟着“周末关爱”默默捐助,他不仅自己捐,还带动孙子孙女一同加入关爱队伍。他把自己的爱心比喻成“一滴水”,相信涓涓细流总会汇成爱的海洋。
多年来,像“梅先生”和“一滴水”这样通过“周末关爱”捐助的热心人士达2万多人,爱心单位团体达500多个。“小小微心愿传递爱的温暖。在我们心中,‘周末关爱’栏目是最值得信赖的汇集爱心和传递爱心的微公益平台。”“梅先生”说。
栏目组织者:贡献媒体力量,是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周末关爱”栏目创立于2007年。它以关爱困难群体为己任,创造了新闻微公益的常态化模式,在江苏省新闻同行中,它是最早创立,也是不间断、持续开办时间最长的新闻微公益栏目。
那一年的春节前夕,常州晚报策划了“新年圆梦”栏目,连续10天刊出10个社区共100个贫困家庭的困境和心愿,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到小年夜,100个贫困家庭的心愿全部实现。新春过后,“新年圆梦”变身为“周末关爱”,每个周五,常州晚报用两个整版(2021年改版前为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常州市一个社区10户生活困难家庭情况,呼吁引导全社会一起来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
17年来,“周末关爱”以关注百姓疾苦、关爱困难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助力帮助解决或者缓解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在满足困难群众的微心愿上做文章,充分体现和落实媒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报道理念和价值取向。
截至2022年底,“周末关爱”策划了500余场活动。40多位记者编辑先后参与到栏目组,踊跃参与到这项点对点精准帮扶助困的学雷锋新闻行动中来,让“人人学雷锋、事事见雷锋、周周有关爱”的城市风尚在龙城大地蔚然成风,为持续擦亮“常有众扶”民生名片、推动新时代常州慈善事业发展、建设文明向善的现代化常州贡献了媒体力量。
作为新闻栏目,“周末关爱”曾摘取中华慈善总会好新闻二等奖、江苏省好新闻专栏二等奖、常州市首届广玉兰新闻文化活动策划奖;作为微公益项目,“周末关爱”获评过第二届江苏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常州市群众最满意的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果、2017年常州市“美德之夜”公益品牌优秀项目;作为岗位学雷锋典型,“周末关爱”在2017年和2023年被评为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栏目组记者先后荣获中国晚报界的最高奖项——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江苏省好新闻一二等奖、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新闻出版)、“常州市十佳女文化新闻工作者”和“常州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吕洪涛 徐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