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村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区委书记陆秋明宣布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启动仪式
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三星村遗址
专家对三星村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金坛区博物馆签订联合考古协议
新华社江苏分社与金坛区委宣传部签订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外宣合作协议
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研究院、常州市文广旅局共同为三星村遗址联合考古队赠送考古发掘包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为三星村遗址联合考古队授旗
30年前,在常州金坛区,三星村遗址被首次发掘,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出土完整人骨架及陶、石、玉、骨器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发现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墓葬千余座;
30年后,4月15日上午,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这是一次对三星文化价值的再次研究挖掘,更擦亮了金坛三星村这张文化名片。
三星村遗址位于朱林镇三星村,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距今约6500年至5500年,是我国长江下游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93年至1998年,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带队对遗址进行了连续6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成果曾入选“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田野发掘考古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996年—1998年田野考古三等奖”。2006年,三星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村遗址联合考古队通报表示,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江苏省考古研究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和金坛区博物馆组成三星村遗址联合考古队,对三星村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勘探。三星村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将历时数年。2023—2025年三星村遗址考古发掘计划聚焦四个方面:接续以往考古工作,并将相关发掘资料和成果纳入新的考古工作体系;以聚落考古的理念进行发掘,兼顾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推动探源工程深入;在课题制定和人员配置方面,充分考虑科技手段的介入与田野工作的有机统一;遵循最新文物工作方针,让考古成果及时与社会公众共享。
启动仪式现场,王根富教授回顾介绍了上一次考古发掘的相关情况。三星村遗址分布面积较大,保存状况良好,墓葬分布密集,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形制精美,对我国原始文化及中华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等重大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次考古发掘中,获得1200余具人体骨骼,其中完整头颅骨200多个,这在长江下游地区同时代遗址中较为罕见。目前,金坛区已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出土人骨DNA。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玉器、石器、陶器、骨器以及炭化稻。其中,已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云雷纹豆和带骨瑁、骨镦的石钺,分别将云雷纹、“权杖式”石钺出现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余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金坛区委、区政府始终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要求,加强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三星村遗址保护公园正在有序推进,并被纳入常州市“532”发展战略文旅重点项目。同时,我区投入大量经费对文物遗迹进行维修,加强文物管理队伍建设,将文物管理纳入全区综合考核,实施文物安全“一票否决制”,坚守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积极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多元创新路径。
专家说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 王根富
从1993年至1998年,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考古成果曾引起较大震动,出土文物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未来,希望通过大规模发掘,出土更多精美的文物,助力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以遗址出土的人骨标本为依托,更好地推动中国体质人类学发展。借助高科技手段,开展更为精细的考古发掘工作,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现场保护相结合,更多地提取遗址中的文化信息,让三星村遗址更好地进行展示,让大众更直观地体验考古现场、感受考古魅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默然
遗址面积较大、人口较多,墓葬随葬品数量和等级存在较大差异,遗址内居住场所、手工业生产场所、墓葬区规划明显,表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初现复杂化,可能正处于一个从平等社会到不平等社会的转变期,对于文明探源和补充完善长江下游考古学文化谱系具有重要价值。第二次考古发掘目前批准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将接续1993年至1998年考古工作,揭露部分探方及遗址北边居住区的红烧土房等居住场所、墓葬区,将当时资料、发掘记录纳入新的考古系统,计划今年底完成800平方米发掘工作,有望对遗址聚落布局有更深的了解、对当时人们生活场景进行全景复原。同时,将推动探源工程深入,广泛应用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考古与社会发展。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星村遗址联合考古队 郑铎
遗址功能分区明显,手工业生产相对发达,与其他地区交流频繁,整体已具备初期复杂社会的特征,是同时期整个长江下游的核心遗址。过去的考古发现表明,在6500余年前,常州地区原始文化已经非常发达,尤其是在很小面积里发现1000多具人骨,人骨标本数量多、保存好,在长江下游地区罕见,对于研究江南地区人群构成非常具有价值,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体质人类学研究上的空白。从考古发现来讲,这能反映在6500余年前,江南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已开始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