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开幕以来,新江南画派、沛筑、宜兴陶艺、烙画技艺等精彩纷呈的方志文化、非遗文化展演在“方志江苏馆”次第亮相,在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下,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坛刻纸、金坛区非遗项目手工缠花的传承人也将传统技艺带去现场,展现金坛非遗的迷人魅力。
第十三届江苏书展由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承办,7月1日在苏州开幕。本届江苏书展以“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主展场总面积2.5万平方米,设置“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馆、“方志江苏馆”“全国综合馆”等10余座展馆和展区,展销图书20余万种,主展场举办阅读推广活动270余场。
本届江苏书展“方志江苏馆”创新书籍展陈方式,设置主题志鉴、江苏镇村志等展区,全面展现新时代全省地方志工作特色亮点。同时,一批非遗文化展演轮番登场,为读者奉上更加丰富的方志“文化大餐”。
7月1日下午,金坛刻纸传承人何雅雯和杨帆在活动现场精心刻制大运河常州段和长荡湖景色,并邀请现场观众沉浸式体验,现场许多书友争相体验。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金坛刻纸非常精美,功夫全在刻的过程中,小朋友一刀一刀地体验,不仅培养了耐心,而且锻炼了专注力。”
记者了解到,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由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等大运河沿线途经6省2市的11位剪纸艺术家创作的剪纸长卷《大运河》微缩作品,以及由多位金坛刻纸艺术家历时3年创作的《从雅典到北京》复刻版在活动中进行了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金坛刻纸是民间剪纸的重要派系,形于隋唐、盛于明清,经历代相传已成为独具江南特色的工艺瑰宝,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金坛刻纸以浓郁的江南地域为特色,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细腻流畅、刻制精巧灵秀、造型生动活泼,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当日活动现场,金坛手工缠花技艺师姚海霞和吴娟展示了缠花技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体验。许多小朋友和观众在体验缠花技艺后惊叹,绕线操作看似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一点都不容易,精美的缠花凝聚着技师的匠心和巧思。
缠花源于明代,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技艺,具有“小、巧、精、活”的特点,被称为“立体绣花”“线艺雕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手工缠花作为装饰类手工技艺,在以纸板和铜丝扎成的人造坯架或实物坯架上,用多色丝线缠绕出鸟、兽、花、汉字等美术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是植根民间、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工艺之花。2022年9月,金坛手工缠花入选金坛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闪亮的文化名片,对延续地方文脉、弘扬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兼容众善,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截至今年2月,金坛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4项,其中国家级非遗5项。
为让非遗真正地“活”下去,近年来,金坛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上不断创新,推动实施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创新举措,非遗文化由“口口相传”逐步转变为多渠道传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赵梓旭介绍,将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工艺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实现我区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非遗种子在乡村大地、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贡献更多精神文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