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生于常州的邢粮,17岁起从事梳篦行业,至今已有46年。常州梳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他于2015年拜入常州梳篦第八代传人卜仲宽门下,成为第九代传人。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江苏工匠、江苏省首席技师、常州梳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还担任了全国消防形象大使。
10月下旬的一天午后,邢粮抱着一大箱的梳篦及外包装,步履匆匆走进青果巷真老卜恒顺梳篦博物馆,不停向记者道歉:“最近实在太忙了,不好意思啊!”临近“双11”,邢粮梳篦工作室整个团队都忙坏了,刚从工厂赶回市区的邢粮也不例外,为了赶紧把网上订单寄出去,他在制作梳篦之余还临时客串起了“骑手”,随时增援。
这两年,邢粮团队开设了多个直播账号,从传统手工艺传承人跨界成为常州梳篦网红带货人,在同类非遗项目直播榜上名列前茅。他善于敏锐捕捉消费新趋势,以梳篦为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常州地方文化融合其中,每天就忙三件事:直播带货、传承手艺、整理梳篦。
用直播突破传统手工业的售卖渠道
“邢粮梳篦在网上一共有3个账号,最火的是抖音号,亮点就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在线直播带货。我们在非遗项目直播榜上排在了前面。”邢粮说,在最近举行的第五届大运河博览会上,江苏省文化厅还把邢粮梳篦的直播自媒体,当成了一个非遗项目突破传统影响空间、线上开辟新市场的典型案例。
2021年5月8日,邢粮梳篦官方抖音号第一次直播上线,先后出了两次爆款。而在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邢粮说从10月3日至5日,3天的直播带货所得分别达到了30万元、18万元和17万元,最后是因为所有的梳篦货品都售罄了,才无奈地下线收工。
“我们最初开直播,就是想要突破顾客的原有地域空间限制,毕竟以往会来购买邢粮梳篦的,大多数是知晓常州梳篦的人和部分从外地来常的游客。网络直播相当于直接面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有时一天的线上交易量就相当于没有触网前一周的销量了。”正因如此,邢粮也从醉心琢磨常州梳篦的产品创新中,经常被团队拽出来身兼多职。
邢粮说,他们的直播团队也是在不断摸索中打造成的。最早是请了外面专业的团队来包装,刚开播那段时间,他自己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录制一段段视频素材,但很快就发现非遗项目的直播与其他的带货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便转而向内挖掘,直到最近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18人直播团队。
“目前我们有3个主播,如果说我是先锋,那我的徒弟、儿媳妇董玥彤肯定是主力军。”从邢粮的话语里,满溢出的是对传承人的肯定——曾是一名会计的董玥彤,因为对常州梳篦的热爱,先是拜邢粮为师,后又与其子缔结良缘,并以自己的努力逐渐成长为常州梳篦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常州梳篦直播,不仅需要了解现在的网络购物需求,也要能将常州梳篦的相关文化通过话语转化让更多人了解,这就要求主播既懂市场又知非遗文化,抓亮点和抓热点兼具,比较有难度,她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邢粮说,为了打造一个有氛围的直播间,他投入了200万元,从设备到灯光一应俱全。目前直播团队的成员除了徒弟,也有对常州梳篦感兴趣的社会人士。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碌,毕竟直播的场景需要不断地变化,梳篦的故事需要在不同的场所去讲述。“这家茶馆跑完,就跑下家景区,我们还跟一家在常州有20多个点的高档酒店形成了合作。”
梳篦传承从家族、学校向社会进行辐射
“最近我又带了两个新徒弟,都是从美院或艺术系毕业的,各有所长,我挺满意的。”邢粮说。尽管多年来,他已经陆续带出了32名徒弟,但仍然希望立志于传承常州梳篦的年轻人能够再多一些。3个多月前,经人介绍,他收下了这两名“00后”新徒弟,放在了工厂和工作室的不同环节里分别进行打磨。
邢粮说,传统非遗的代际传承,对快节奏的现当代社会来说,一直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能静心一直坐着磨手艺的。“这两个徒弟,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不仅快速上了手,还能进行造型设计及创新,我已经非常满意了。年轻人的眼界和设计,都比老一代的手艺人要强。”邢粮笑称,唯一让他想不通的是,与老一辈学手艺不同,新徒弟们到点就准时下班了:“有点了解什么叫网上说的‘反向整顿职场’了!”
梳篦制作有很多道工序,是一个极其细致的纯手工活,不仅技术要求高,且要眼明心细,更要耐得住寂寞。这些年来,在邢粮的严格要求下,董玥彤慢慢摸索到的秘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到极致,并逐渐开始独当一面。2011年,邢粮创办了常州市邢粮梳篦有限公司,因雇佣的工人少,董玥彤与丈夫两人身兼数职,采购、制作、财务、销售等样样要干,每天还要清理梳篦加工后的木屑和粉尘。她的坚持,使得邢粮梳篦快速发展——几年间,门店从1家增至10多家,销售业绩也逐渐增长到现在的近千万元。随着公司的发展,董玥彤挑起了参加展会、品牌推广、工艺讲解的大梁,逐渐成长为常州梳篦行业的后起之秀。
与此同时,在邢粮的掌舵下,董玥彤除了在厂里开设常州梳篦“大课堂”共同培养年轻人,还与李公朴小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学院等多所院校合作,让梳篦艺术走进学校。邢粮的不少徒弟,也独立创出了多家梳篦品牌店。但邢粮觉得,从行业来看,常州梳篦的从业人员,整体并不算多。
邢粮说,自家工作室总计也只有数十人,而在常州的梳篦市场上,部分是外来品牌。这次去省里参加专业的文博展览,大家的摊位集聚在一起,靠得很近。邢粮觉得,常州应该要推动成立梳篦行业协会,大家一起在竞争中碰撞出新东西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毕竟“独木不成林”。
如今致力于梳篦行业文化挖掘和呈现
在邢粮宽大的工作台上,除了他近期正在琢磨的梳篦新创意、已经打磨出粗胚的梳篦作品,还放着一摞有关梳篦的书籍和资料。他说近几年自己还在琢磨怎么对常州梳篦进行“梳”理:“我手头这些年陆续搜集了1000多件梳篦相关的老物件,正因为我热爱梳篦文化,才想着是不是能够系统整理常州梳篦文化,写几本书,做个更专业的常州梳篦行业博物馆。”
最近,邢粮在新闸和青果巷两头跑,就是因为他抵押了家中的几套房子贷款800万元,想要以一己之力打造一座常州梳篦博物馆。“前期规划设计刚完成,我们还在不断优化思路。”邢粮说,他让工作室的所有人都积极献策,共同参与其中。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常州梳篦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其曾为宫廷御用珍品,固有“宫梳名篦”之誉。在邢粮的收藏品里,不仅有着躲过时光湮灭的数百岁的木质梳篦,有着梳篦行业在常州存在的地契印记,还有着那些穿越衣香鬓影在历史中隐约可见的私人生活史。邢粮说:“近几年,常州考古成果显示,出土的梳篦类型的文物可能会把有史以来所记载的梳篦存在时长进一步拉长到新旧石器时代,器物也是一种文明。”
“现在的梳篦,保留了历史上的实用性,但也在往保健方向发展;而梳篦之作的另一个趋势,则是富有欣赏性和装饰性。”邢粮说,他希望无形的梳篦文化能发扬的同时,也在逐渐尝试将常州梳篦打造成城市文旅推广的另一种载体。此前,当常州确立了对外宣传语为“教我如何不想她”时,邢粮就立刻创作了相关梳篦;他还把常州园林、风物等陆续镌刻上了常州梳篦。
“小梳篦大文化。”这是一位前国家领导人来常州,走进青果巷真老卜恒顺梳篦博物馆,与邢粮交流后留下的评语。邢粮觉得,有了这样的鼓励,他想要建一座可以传承下去不让藏品散佚的常州梳篦博物馆;想要写常州梳篦主题的书,比如常州梳篦的技艺、常州梳篦经典之作的图册,甚至还可以与青少年地方文化教育相结合,形成校本课程……他还说,在常州部分高校里,部分专业开设了与常州梳篦相结合的设计课,连毕业设计都可以常州梳篦为主题。(何嫄 图文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