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捏面人、演皮影戏,这些民间流传的老手艺,董永清连学带做,干了四十多年。如今的他,除了在青果巷支起自己的小摊,向来往游人兜售新鲜做好的糖人与面人,还会前往社区、学校参与非遗活动,带孩子们一同体验非遗文化魅力,亦或是在商业宣传活动上表演,秀一秀这些在城市中不复常见的老手艺。
傍晚时分,青果巷内陆续涌入来散步玩耍的游客,途径一张铺着红色桌布的小桌时,看着桌上陈列出的展品,有老年游客情不自禁地的感慨:“吹糖和面人,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正在小桌后制作吹糖人的董永清闻言笑着接道:“是噻,这年头做这东西的人不多了,要买个带回家吗?”
走上手艺之路,是兴趣也是无奈
第一次接触吹糖人,还是董永清的童年时期。家里的大伯掌握这门手艺,时不时吹糖给孩子们玩。跟在大伯身边观摩,董永清也渐渐看明白了吹糖人的方法。
因为儿时患骨髓炎落下右臂残疾的毛病,初中毕业后开始自己谋生的董永清无法从事重劳力工作,几次尝试都碰壁后,他拾起了大伯吹糖人的手艺。通过回忆大伯操作的流程,董永清摸索清楚吹糖人的制作技巧,支起摊位走上大街小巷,成为一名吹糖艺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肝炎肆虐,吹糖人因制作需要用嘴吹气,存在密切接触导致疾病传染的可能性,董永清的吹糖人生意遭到影响。在前几年的摆摊过程中,他结识过一位捏面人的师傅,当时两人总会挨着一起摆摊。眼瞧着吹糖人的生意难以维系,董永清专程前往盐城阜宁县,与这位师傅学习起了捏面人的手艺。
“皮影戏也是,像人家楼市开盘,或者商场搞表演活动,需要有这门手艺的人去表演,看到了这种需求,我也就去跟有这些手艺的师傅学,学完也能靠手艺吃饭。”董永清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董永清说,拜师学艺,师傅就像是领你过桥、给你引路的人,但手艺能做到什么程度,还要看自己私下的练习。学捏面人时,董永清在师傅那里学了一个多月,跟着师傅把基本技巧学会之后,董永清又回到常州,开始了一边兜售、一边练习的生活。
面人的制作,大致包括捏、塑、搓、揉、挑几种手法,塑好外形之后,还要用小竹刀辅以点、切、刻、划,做出面人的细节。初学时的董永清技艺并不纯熟,面人整体塑型困难、细节刻画生硬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在出摊时,如果碰到同样兜售面人的手艺人,董永清也会细心观摩他们做面人的手法,“他们做什么样式的面人,用什么颜色的面做,面人做到哪一步的时候,客人就发现面人像某个人物了,细节、花纹怎么捏,这些都是在街上的时候,看其他师傅做,跟着琢磨的。”
几经周折,寻找稳定的经营场所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对于街巷内流动摊贩的管理也逐渐严格,董永清经历了很长一段与城管“打游击”的时光。“当时到处都在抓流动小摊小贩,不许在街上做生意,有好多手艺人就是在那个时候换了行当。”而右臂留有残疾的董永清没法从事其他行业,只能想方设法寻找稳定的经营场地。
“最开始,我在二院附近的天语雅阁门口做生意,管理严格之后不让做了,我就四处辗转。今年来青果巷之前,我在淹城春秋乐园里摆摊摆了八年,再往前算,在恐龙园、青枫公园里都待过。”董永清表示,有了稳定的经营场地,做起生意也能更定心,景区里游客多时,生意就好些,没有游客的时候,他就还继续去商业宣传活动上做表演。
持续学习,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
就在去年,董永清把自己搁置了许多年的吹糖人手艺又拿了出来,“现在大家都讲卫生,以前我们手艺人自己吹的糖总被担心不干净,我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别的地方的摆摊师傅会让买糖的人自己吹,还有些师傅准备了脚踏的打气筒,用机器代替人工吹糖。”从网络上学习到这些先进经验,董永清也给自己准备了一台脚踏打气筒,解决了吹糖人的卫生问题。
而在面人的制作上,董永清也做了不少改进。“时代不同了,要了解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人物,去捏他们喜欢的面人。”在董永清接触捏面人之初,常捏的角色有《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哪吒、关公、七仙女、十二生肖也都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面人,除此之外,黑猫警长、奥特曼之类的动漫面人也卖得不错。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福娃形象的面人最受欢迎。而到了今天,芭比、HelloKitty、哆啦A梦、皮卡丘等形象的面人与传统面人一同陈列在货架上。“去年冬奥会,冰墩墩大火,我还捏过冰墩墩的面人。”董永清说。
除了在造型上下功夫,董永清还更新了制作面人的材料,“我现在做面人用的都是超轻黏土。这种材料颜色鲜艳,容易造型,能长久保存,还不易损坏,不会像以前我们做面人用的面,放久了不光会开裂,还会褪色,磕碰了还可能变形。”
走进社区、学校,带新生代体验老手艺
在街头摆摊的民俗手艺人淡出如今的城市生活,尽管网络信息发达,这些手艺的制作、表演都能轻松搜到,但新生代的孩子们也确实鲜有机会实实在在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的老手艺。随着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增大,董永清这位富有经验的民俗手艺人也开始接到社区与学校的邀请,带领孩子们一同制作糖人和面人。
在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中,董永清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老手艺的好奇与热情,通过带领孩子们实际操作,协助孩子们完成属于他们的第一件糖人或面人作品,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豪感与满足感在董永清心中油然而生。在一旁举着手机记录孩子全部制作过程的家长也很开心,直说“要把这难得的回忆放进孩子的成长视频日记。”
“我学的这几门活儿,都是只传手艺不传物,能够有机会让现在的孩子多了解、多接触,让这些技艺传承下去,我也非常开心。”董永清说。
此外,董永清在青果巷摆摊时,也常遇到来参观的外国游客,吹糖人的制作让他们很是新奇,纷纷亲自参与互动吹糖,玩得不亦乐乎。(于远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