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志愿者 >> 内容
这个社区有支唠唠嗑志愿服务队,让“邻居”这个词有了更温暖的注脚
发布日期:2023-07-20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张阿姨,有空吗?我的左腿又酸又痛,想去医院看看。”
  有空!我现在就陪你去!”
  今年81岁的小东门桥社区东苑小区居民沙如琴向唠唠嗑志愿服务队求助。服务队志愿者张玉春二话不说,扶着老邻居就上了医院。

  小东门社区唠唠嗑志愿服务队成员主要由社工、网格员、居民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辖区单位志愿者等组成。其中,居民志愿者平均年龄70岁,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61岁。正是有了他们在邻里之间的爱心传递,让“邻居”这个词有了更温暖的注脚。

  社区居民口中的“张妈妈”
  今年73岁的张玉春,是小东门桥社区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主力队员,社区里的居民都亲切地喊她“张妈妈”。
  “我父亲的后事,都是张妈妈他们这些志愿者帮着一起料理的。你说说,我该怎么谢他们?”居民曹阿姨说到张妈妈和其他志愿者,总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居民曹阿姨几年前在接连遭遇变故后得了抑郁症。“我一个人不敢在家睡,张妈妈就住到我家里,一住就是3个月;我父母走失了,张妈妈和邻居们就帮着一起找,真是比亲人还亲!”曹阿姨说,去年7月份,她身体不好,邻居何建明顶着大太阳赶六七里路,连着一个星期帮她给父母送饭。去年12月,父亲突发脑梗,又是张妈妈陪她去医院,忙前忙后。
  关心关爱是相互的,张春玉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应。一次她意外伤了脚,躺了一个多月。“邻居们都来陪我、照顾我,我心里舒畅多了。以前都是我去帮助别人,现在不能动了,真真切切感受到人需要被关心。遇到烦心事、糟心事,大家互相托一把就能过去。”
  爱的接力棒,在居民间传递
  在张春玉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王爱勤就是其中之一。说起自己加入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缘由,王爱勤感慨万千。2018年,61岁的居民王爱勤遭遇了一场车祸。出院后,她在床上躺了整整半年,丈夫忙着带外孙女,还要烧饭、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生活彻底乱了套。
  此时,邻居成了她最强的依靠:楼道长、居民小组长、张玉春等10多个邻居每天轮流上门探望,陪王爱勤说话,帮着买菜做饭;谁家烧了好吃的,就送一份来。在邻居的开导和陪伴下,王爱勤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全靠他们,我家才能渡过这次难关。我非常感动,想着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别人。”从此之后,王爱勤对小区里的事特别热心。
  沙如琴的老伴中风多年,儿子又突遭意外,沉重的打击让老人不愿出门。王爱勤几乎每天上门看望,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导沙如琴,约她散步,带她参加社区活动。看她家里有东西坏了,第一时间叫丈夫去帮忙维修。现在的沙奶奶热情开朗:“很幸福,有这么好的邻居,还愁什么?”
  年轻血液加入,让服务队更具活力
  史榴英81岁,老伴去世后一个人住在东苑小区。儿子多次叫史奶奶搬走和他一起住,史奶奶总是不肯,她对记者说:“这个小区的邻居多好啊,怎么舍得走。”
  正说话间,有人敲门,一看是物业人员高天培,史奶奶亲切地拉他坐下。高天培给她送来了一些常用药,讲解完怎么服用后不忘关照几句:“奶奶,最近感冒的人多,出门戴好口罩,人多的地方尽量不要去啊。”今年26岁的高天培是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年轻力量,去年开始与史奶奶结对,每周都会上门探望,给史奶奶打扫卫生,有事跑跑腿,有重活累活帮着做一做。他告诉记者,唠唠嗑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不再只有老年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加入到服务队中。
  “邻里之间相互照应一下,看起来似乎没做什么大事,但就是这样的凡人善举,真的让人感到很温暖。”小东门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高倩媛介绍说,社区三分之一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最怕的是寂寞,为此社区把热心居民组织起来,壮大唠唠嗑志愿服务队,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共同关心关爱老年人以及遭遇困难的家庭,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唠唠嗑志愿服务,让需要帮助的人不再感到无助,融洽邻里关系,使社区大家庭更温暖、更有爱。(汤怡晨 蒋英英 图文报道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