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意思是再孝顺的子女服侍久病不起的父母,也会失去耐心。然而,在钟楼区西林街道邹傅村有这样一个人,悉心照顾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残疾阿伯47年,她叫杨杏凤。提起她,周围的邻居都赞不绝口,而她只是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如今,阿伯已经去世,杨杏凤的故事在村里传为美谈。
傅杏兴是杨杏凤的婆婆蒋焕娣的大儿子,患有精神疾病,脾气急躁。1976年,杨杏凤嫁过来后,就和丈夫一起照顾这个阿伯。有一天,杨杏凤在大厅里拖地,让傅杏兴先待在房间里,过一会儿再出来。没想到傅杏兴抬手就打了她一个耳光,将她打得嘴角出血。那一瞬间,全家人愣住了,杨杏凤却只是叹了一口气,“有什么办法呢?他的情绪不受自己控制,这点委屈我忍忍就过去了。”她没有吵着回娘家,也没要求分出去住。蒋焕娣当时就知道,这个儿媳打着灯笼也难找。类似的事情,不止发生了一次,杨杏凤把委屈都吞进了肚子里。在她无怨无悔的悉心照料下,阿伯很听她的话。
杨杏凤每天早晨5时30分就起床,承包了全家人的一日三餐。虽然辛苦,但一家人齐心协力,勤劳肯干,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天有不测风云,杨杏凤的公公60岁时因病去世,婆婆受到打击,身体也大不如前。2015年,杨杏凤的丈夫又被诊断出患有心脏主动脉血管瘤。给丈夫看病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外债。2018年,丈夫心脏病复发去世,抚养孩子和照顾婆婆、阿伯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杨杏凤一个人的身上,但她没有倒下,以责任、爱心、坚强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空。
杨杏凤的丈夫去世后,她更加细心、体贴地照顾婆婆和阿伯。村里拆迁安置后,杨杏凤和婆婆、阿伯分开住了。为了方便照顾,她选择搬到婆婆和阿伯的楼上,每天还是一大早下楼去做饭、打扫卫生……为了让阿伯吃得有营养,她不仅变着花样做菜,还天天煲汤。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杏凤无怨无悔、悉心照顾了阿伯47年。去年,傅杏兴去世,杨杏凤给他送终后,继续无微不至地照顾96岁的婆婆。近年来,她积极参加村里举行的各种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成为邹傅村的孝老爱亲典范。(汪磊 本报通讯员 徐建坤 蒋丹 图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