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诚信建设 >> 内容
诚信恭肃 大德有成 常州市第二中学百年教育追寻
发布日期:2024-10-14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文在桥边,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著名学府——常州市第二中学。这里曾是常州府学文庙的旧址,历史上是常州一府八县学问之巅所在。她穿越唐、宋、元、明、清五朝,一路走来,仿佛是一部活生生的常州教育史。

现如今,步入校园——棂星巍峨,古韵悠长。大成基业,班班可考。瓯北遗存,尽显风骚。“十八景”炳炳光华,灿烂耀眼。一千年悠悠文脉,风雅传扬。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藏着不一样的故事,故事里鲜活的“人”撑起了二中的脊梁。上溯千年,近观百年,无论经历多少次风雨洗礼,有过多少次搬迁重建,弦歌不辍,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

唐肃宗时期,李栖筠创办常州府学,从此人才蔚起,崇文尚德成为二中文脉的精神底色,校园里的“荣赐亭”“进贤坊”记载了千年府学的教育辉煌。自唐至宋,常州府学在郡守石雄、陈襄、朱彦,知名教授邹补之、张震等人的矢志护教下,广开取士之途,终成东南绝伟之观(《常州府州学记》)。这篇学记镌刻于碑石,现存于二中碑廊,碑石有灵,翰墨隽永。明清时期,唐荆川在这里思考过国家兴亡与人生起伏,几经坎坷,不渝报国志;赵翼吟诵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渲染了多少学子的梦。二中人感其风骨,在校园里塑“府学双英”铜像铭记,重修后的“儒风蔚然府学馆”记录了他们的生命历程。

历史的镜头逐渐拉长、转场,科举废除后,这座存续千年的府学,仅作为一处历史遗址被保存。彼时,杂草丛生、建筑颓圮,徐学竞等15位怀揣“教育救国”理想的“常州中学校友会”会员,于1924年创办“私立常州初级中学”。沈彭年先生为筹集办校经费而殚精竭虑,托举教育赓续的重任。私常中建有“彭园”“思本亭”等,特此感念先贤们对常州教育的赤诚之心。

1932年,在周毓莘等有识之士的勉力下,私常中添设土木科。这里曾走出周锡元、叶可明两位两院院士,以陈和昌、杨寿生为代表的总工程师、先进科技工作者。但更多的是为国家造就的六百多位建设者,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私常中曾亲历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沉沦与屈辱,也积极参加民族的奋起与复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红色印迹。革命先烈潘美年、陆从道、计子炎等捐躯赴国难,师生同心、信念如磐。二中“从道”“子炎”“美年”党支部以烈士命名,正是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爱国之木,经世常青。80年后,2004届校友徐佩俊因公殉职,成为二中历史上又一位烈士。学校新建“红色记忆长廊”,引领学子追溯爱国足迹,感悟先辈之红色信仰。

千年风雅、百年峥嵘,看她的前世今生,听她的深思灼见,寻她的动人传奇,写她的温润坚守。这千百年间,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对文化火种的坚守之心,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的隧道,照亮百年二中的发展之路。

从棂星门走入,主干道上的香樟,散发着淡淡树脂香。在一片翠绿的掩映下,“诚肃”校训碑静穆地矗立着。“诚”即诚信,“诚者,五常之本”;“肃”意谓恭敬,“居处恭,执事敬”,从建校起,这两字就成为二中教育的风骨。

1952年,私常中正式更名为常州市第二中学,由此开启了新中国的教育之旅。1960年二中初一年级六个班成为江苏省五年一贯制试点班。1965年,二中高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茅。上世纪80年代,联合创建校办厂、自给自足。上世纪90年代,荣膺文明单位称号,常州市第二中学在万分艰难中完成了历史性跃升。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居丽琴校长为首的校领导,开启了谱写《汲取儒学精华,弘扬民族美德》的教育新篇章,成古今文化“摆渡人”。吴晓兰、李娟娟、唐子黔、石祉英等一大批优秀教师,投身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中。郭镇洲校长撰写的楹联“德高学富师严道尊爱满天下,源清流洁风和气正泽被古今”,依然是激励师生们不断前行的精神灯塔。谈雄校长立足传统,提出了“传承千年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二中奋发图强,跻身“江苏省名中学”与“江苏省重点中学”,提炼“文化立校,人文树人”理念,形成“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特色,成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文化沉潜,知易行难。玉汝于成,功不唐捐。二中投身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开发了瓯北史学社、荆溪文学社、“青苹果”书画社等社团活动。其中,小京班社团荣获江苏省“十佳学生社团”称号,并在中央电视台展示。校园新气象的蔚为大观,离不开每一位二中人的炬火成光。

一代代二中人循着儒学的辙印,响应时代风潮,逐步提炼出以“府学文化”为根基的学校文化。他们不断拓宽文化内涵,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用人文精神照亮科学的精彩,成功创建江苏省府学文化课程基地和江苏省理科创想实验基地,实现了“文理”双翼共展翅,明确了“人中君子,国之栋梁”的培养目标。“府学文化”承古不泥古,人文日新,在教育的土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生生不息。

听闻“百年风华校史馆”建成,老校长羊淇坐着轮椅再次回到二中校园,提起当年在二中的岁月,感慨万千。“百年风华”的匾额悬于门楣之上,一块匾额吐纳风云变幻,见证历史沧桑。百岁老人与二中的百年历史在此刻同频共振。

“两馆一廊”的落成是二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以文化人”,作为二中近年来重构校园文化的核心策略与顶层设计,致力于通过文化的滋养润泽每一位学生。正如202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的李瀚宁同学在寄给母校的信中说,“从高一新生进学仪式开始,二中的校园文化深深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这是沉淀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给与我们的精神养分。”

进入新时代,二中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府学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凝练出具有“大成”内涵的学校文化。“大”即“大德”,指向德性习养;“成”即“有成”,指向行动表达。以“大成之光,照亮每个生命成长”为核心理念,二中开启了省高品质特色高中的建设之路。近年来,学校以省品格提升工程为开局,逐步探索省对外交流项目、省教学改革前瞻性项目,开启了学校强力建设教育内涵之路。“大成精进”好教师团队,为不同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发展道路,培育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二中毕业生进入师范院校深造并回归二中,反哺母校教育,更是成为百年二中教育的独特风景。

二中有着广为人知的“府学十八景”,近年来被学生戏称为第十九景的是一块“府学农田”。在这里,生物组杨二群老师带着社团学生耘籽,共同享受作物生长的过程和喜悦。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润物无声的教育“新样态”吗?在教育的农田里播种、耕耘,花香和笑脸相映,这样一方美好的读书地,读书足矣,师生幸甚。

听闻二中百年华诞,一时间,勾起了校友们、老师们、学生家长们对学校生活的怀念之情,汇聚的美好文字从四面八方纷涌而至,美好的记忆一一具象呈现,凝结成《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与二中的故事》,故事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二中百年历程的夜空。

1924年,爱国先贤创建私常中,历经百年,教育的追求矢志不渝。2024年10月26日将成为所有二中人的节日,在古老而年轻的校园里,棂星门、大成门将迎接每一个曾经在二中求学过、工作过的,和关心过、关注过二中的各界人士,共同为二中百年华诞庆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的“教育追寻”,不止于回眸,而是为了深情而虔诚地呵护好文化的火种和精神的光芒,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续写二中下一个百年发展新篇章。(莫太平 邹勇 文 照片由学校提供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