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志愿者 >> 内容
人美心善的阿姨倾“囊”相授,教残疾人将“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发布日期:2024-03-26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3月9日,45岁的袁玉走进新北区新桥街道的“集美+文创工坊”,一边娴熟地做着非遗香包,一边和工坊的其他成员聊天,时不时哼唱几句,气氛温馨闲适。

袁玉3岁时突发高烧,虽然及时就医,但还是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肢体残疾。虽然身体残缺,但她心灵手巧,一有闲暇就会埋头做布艺。她的作品件件精美,令人啧啧称奇。去年5月,袁玉因故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单位。同一时间,51岁的周琴在新北区新桥街道和残联的支持下,成立了“集美+文创工坊”,带动街道的残疾人一起创作,互相学习交流,传承展示民间非遗技艺。工坊成立不到一个月,袁玉就应邀加入了。

“成为其中一员后,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技艺,还开拓了思路,明白了指尖技艺还能转化为指尖经济。”袁玉说,周琴是制作香囊的高手,她则一窍不通。裁布料、定造型、刺绣、填香料……每一个步骤,周琴都手把手地教她。在周琴的倾囊相授下,袁玉没多久就学成出师。成品越来越多,于是,袁玉和周琴、郭小静等工坊成员一起参加了在新北区汉江路日料一条街上的手工集市。钩编、绳编、香囊、手工娃娃……漂亮的作品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购买。“有位顾客说,她特别喜欢这些香囊,因为它们不仅很美,更传递了热爱生活的力量。”那天,这位顾客一下子买走了10个香囊,让她大为兴奋。

袁玉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让喜欢的事创造价值,脸上的神采日渐飞扬,让周琴无比欣慰。周琴是肢体四级残疾。受母亲和外婆的影响,她从小就钟情于民间非遗技艺,还参加省、市、区职业技能大赛并多次获奖。去年退休后,周琴想,既然有了充裕的时间,不如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教会更多的残疾人,既能让非遗技艺得到传承,又能让她们就业增收。于是周琴发起成立了工坊,还特意“三顾茅庐”,诚挚邀请了擅长藤编和绒花技艺的刘叶琴、非遗剪纸刻纸技艺炉火纯青的周峰加入。在这里,老师和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区分,10多名成员在工作室里互相传授一技之长,定期开展非遗手作直播,参加各种文创市集,还与新桥实验小学、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常州外国语学校等合作,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看着这些‘能工巧匠’有了更多的展示平台,通过微创业自给自足,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周琴说,退休是一个新的起点。人生下半场,她愿做照亮残疾人前路的那束光,陪伴她们在致富路上一路前行。(庄奕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