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8时30分,阳光已经炽热。周以瑄穿戴好防晒用具和安全头盔,骑着“小电驴”开始了她一天的网格巡查工作。
“日常要检查自建房屋前屋后有没有垃圾堆放,是否出现乱搭鸡棚狗窝的情况,桥头、路面是否存在坑洼断面……”周以瑄告诉记者,自东向西巡完整个村子大约需要40分钟,每天她要“跑村”两次,完成网格管理拍照上传云端的工作。
周以瑄与乡村的缘分源自2023年夏天,即将从常州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她看到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校地定向招募通知后,便抱着“到基层锻炼过渡”的心态,来到了天宁区郑陆镇丰北村。
起初,她的工位设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协助村干申报材料、整理文字素材等。很快,工位从办公室被搬到初心学堂、观光车或是村道上,还配上了“临时公车”——一辆电瓶车。
在丰北村党委书记刘宇口中,“小周姑娘”是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对口人才。在丰北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周文仙口中,“我们家小周啥都能干,写材料、做讲解,观光车也能开”。
这“啥都能干”的背后,周以瑄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刚到丰北村时,书记就抛给她几个问题:知不知道天宁郑陆有个丰北村?知不知道丰北村的特色农副产品?了不了解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什么?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带着问题,周以瑄穿上蓝色网格员马甲,开始跑村串厂、入户走访、钻进大棚学习……3个月后,她以一篇文章——《创新“三+”治理,共建红荷好“丰”景》向刘书记交上了答卷,该文获评“常州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十佳案例”。
上午9时30分,“跑村”结束后,周以瑄骑着“小电驴”返回村委会办公室。办公室入口处存放着整齐码垛的十几箱翠冠梨,她说:“这些都是农业公司已经售出,放在这里等待快递员来取的货。”
周以瑄口中的“农业公司”全称是常州市丰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起初是为了帮助村内贫困果农售卖滞销农产品,后来为了拓宽帮扶面、推广本村特色农产品,于2023年转为丰北村经济合作社控股的农业公司。
几个月前,在村委会副主任张煜立的鼓励下,周以瑄通过了绿色农产品注册内检员的资格考试。注册内检员是企业申请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的前置条件。“不久,我将以新身份留在丰北村。”周以瑄笑着告诉记者,结束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后,她就去农业公司报到,帮助更多的本村农产品申报上“绿色名录”,从“志愿”变“志向”,成为丰北村真正的一分子。
记者了解到,“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共青团常州市委以乡村振兴需求为起点和终点,反向设计志愿服务的目标、内容与形式,促进青年人才培养链与乡村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不断健全志愿服务内涵持续提升的机制和方法。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与青年成长需求,持续提高校地定向招录比例,实现人岗百分之百精准匹配。
“‘乡村振兴计划’是原‘苏北计划’的延伸,其目的就是以志愿服务的形式,通过1—2年的服务期,让青年走进乡村、了解乡村,并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乡村,从而实现乡土社会网络的重建与拓展,以青年之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共青团常州市委社会联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155名,续签率20%。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正成为一支推动基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记者 谢维娜 通讯员 龚青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