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对罪错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常州经开区检察院依托社会支持体系,整合本土帮教资源,组建未成年人观护帮教联盟,设立3家“检村”“检社”型观护帮教基地,全力提升罪错未成年人帮教质效。
整合本土资源,搭建帮教平台
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是构建罪错未成年人社会帮教体系的重要举措。
2023年,常州经开区检察院经调研发现,辖区内3个村社区帮教资源丰富。其中,戚墅堰街道花溪社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人员较多,他们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便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遥观镇剑苑社区打造了常州首个“季子”诚信商圈,拥有商住户千余户,岗位技能培训机会多。
2024年7月,该院联合公安机关、社会组织,依托3个村社区成立观护基地,共同签署《“未爱花开”社会化观护帮教基地运行管理合作机制》,对观护帮教对象、帮教内容、工作责任等进行明确,为罪错未成年人搭建教育矫治、就业过渡、融入社会的平台。
凝聚多方力量,实施精准帮教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往往复杂多样。为实现帮教效果最大化,该院牵头组建两支帮教队伍。
一支由40余名专业社会组织成员和村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将结合每名罪错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开展社会调查,“一对一”制订个性化帮教方案,并根据帮教考察情况动态调整帮教时长、内容,确保观护帮教的实际效果;另一支由检察官、民警组成,他们将定期实地走访观护基地,了解观护运行情况,每月定期在相关业务平台系统查看是否有涉警记录、违禁场所出入记录等,实时监督观护对象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最终形成帮教成效考评结果。
强化跟踪监督,提升帮教实效
观护帮教期满后,针对涉罪未成年人,检察机关组织召开不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帮教队伍成员分别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训诫,根据其观护帮教期间表现情况,依法作出相应处理。今年以来,该院已对3名考验期满顺利结业的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其中1人年满18周岁后加入了社区组建的外卖骑士队伍,正式成为自食其力的外卖骑手。
针对涉错未成年人,公安机关会根据其帮教期间表现,为考评合格的人员发放行政处罚不予执行决定书或从轻处罚处理意见。
观护基地成立以来已帮教11名罪错未成年人,为社会提供公益志愿服务240小时。他们通过参与小区卫生保洁、参加厨艺技能培训、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等,体会到法律的严肃与温度,懂得了对规则的尊重与敬畏。( 孙婕 通 讯 员 陈文超 杨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