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未成年人 >> 内容
未成年人成为游戏培训“新客户”?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常州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市民周先生日前找到我市消协组织求助,称儿子小周沉迷于游戏《王者荣耀》,因水平欠佳,偷偷报名一款代练培训课程,并支付3000元费用。结果,不仅培训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因此下滑不少。

周先生说,小周最近心思总不在学习上,放学回家就钻进房间打游戏,作业拖沓、成绩下降明显。直到发现手机里的支付记录,他才知道孩子瞒着家人报名参加所谓的“《王者荣耀》代练培训课”,对方承诺“包教包会,学成后可接单赚钱”,小周一时心动就转了3000元。可付款后,对方只发来几个基础操作视频,既没有专属培训,也不提“接单赚钱”的事,联系客服也总是敷衍应对,小周这才意识到被骗。

我市消协组织接到求助后,立即调取小周与培训机构的聊天记录、交易凭证等证据,联系上该课程的经营者。工作人员明确指出机构存在三大违规点:一是合同陷阱。培训合同中未明确标注未成年人报名需家长同意、退款条件等关键条款,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二是如果周先生及小周所言属实,机构宣传的“快速升段”“高额代练收益”缺乏真实案例支撑,属于夸大效果的误导性营销,触碰法律红线。三是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代练服务,诱导其参与商业化游戏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的规定。面对机构“已提供课程服务,退款会导致亏损”的抗辩,消协工作人员现场普法:“12岁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培训合同未经家长追认即无效。更何况,这类培训本质上是鼓励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违背公序良俗。”

针对三大违规点,消协工作人员展开耐心调解:一方面向经营者逐条解读法律条款,明确其行为的违法性和需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告知其若拒不整改,将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最终,经营者认识到自身错误,同意退还2500元。经营者还做出承诺:立即停止针对未成年人的代练培训;完善合同条款,明确“未成年人报名需家长签字确认”;建立“7天无理由退款”机制,保障消费者选择权。

“多亏了消协帮忙,不仅帮我们挽回损失,也给孩子敲响了警钟,以后可不能再沉迷于游戏了。”拿到退款的周先生感慨。

我市消协组织还为家长带来一份“防坑指南”:一是管好“电子钱包”,避免向未成年人透露支付密码,开启“青少年模式”和消费限额;定期查看孩子的手机支付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消费。二是警惕游戏培训“甜蜜陷阱”。凡是宣称“游戏变现”“代练赚钱”的机构,务必高度警惕,此类服务可能违反游戏官方规则,甚至涉嫌违法。三是教育孩子认识到“游戏技能≠真实能力”,避免将虚拟成就等同于现实价值。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