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年前我们接送过的小丫头,如今成了世界冠军,真了不起!”近日,当看到自己曾接送上下学的女孩刘一鸣获得2025年世界残疾人田径大奖赛女子田径100米和200米冠军的新闻后,溧阳市客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溧阳客运)天目湖公交站公交司机周晓新激动万分,自豪地跟同事分享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周晓新与刘一鸣的结缘要从2012年说起。当时,溧阳客运正在推进“公交爸爸妈妈”品牌创建,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将公交服务从车厢内延伸至车厢外,为留守儿童家庭解决接送困难问题。家住天目湖镇三胜村的刘一鸣、刘一娇双胞胎就是最早与溧阳客运结对的孩子。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姐妹俩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乘公交上学需步行1.5公里。且两人视力都不好,尤其刘一鸣只有微弱的光感。得知情况后,开车途经三胜村的周晓新主动提出接送,解决了刘家的燃眉之急。
一句承诺,成了风雨无阻的日常。为了将接送留守儿童的实事做实做优,溧阳客运还成立爱心基金,向结对资助的学生提供车费、学校伙食费。每逢开学和过年,“公交爸爸妈妈”总会上门看望并送上大礼包,“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更是雷打不动。吃美食、看电影、做陶艺,参观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博物馆……这些充满温情的陪伴,让孩子们在物质帮助之外,收获了珍贵的精神滋养。
别桥镇的马渊铭对此深有体会。在“公交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引导下,马渊铭从村小一路考上省溧中,再顺利考上南京一所双一流大学。他说,高考前那段最累最迷茫的日子,是“公交爸爸妈妈”的一次次鼓励和关怀,给了他拼搏的勇气和动力。考上大学后,马渊铭全家特意送上一面锦旗表达对“公交爸爸妈妈”多年关爱的感谢和致敬。
14年间,溧阳客运“公交爸爸妈妈”用爱心汇聚成温暖的光束,照亮受助学生前行的道路。截至目前,“公交爸爸妈妈”品牌已累计资助困难学生23人,爱心专项基金支出27万余元,先后获评溧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项目、常州市“百项优质服务事例”、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标兵项目奖”,其爱心事迹多次被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报道。
作为企业党建品牌,“公交爸爸妈妈”的故事还在继续。溧阳客运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爱心为笔、奉献为墨,让更多留守儿童在陪伴中收获勇气与力量、在人生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郏燕波 王婷 黄同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