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犹如一束光,汇爱心之泉,聚文明新风,照亮前行路。
“生活就像是制作缠花,虽然工序复杂、技术难度较高,但只要掌握要领,不怕困难,就会如缠花般美丽绽放。”在一次“亲清新传承·花展‘金’‘西’赋2.0”项目分享活动上,学员王阿姨如是说。
王阿姨口中提到的缠花,是一种民间传统技艺制品。自缠花赋能驿站开课以来,学员们逐步掌握了缠花的制作技艺,并获得了经济和心理支持。
“平日里,我照顾家庭和孩子,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当得知有公益项目开设手工缠花课堂后,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报名。”王阿姨说,刚开始她对缠花工艺一窍不通,铜丝、丝线在手中也“不听话”,但她每次都一早来到教室,仔细观察老师的制作技巧,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制作一朵缠花牡丹时,花瓣的缠绕难度极高,很多学员都打起了退堂鼓,王阿姨则反复尝试,花费大量时间,终于制作出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这次的成功让她信心大增,作品也越来越精致。她希望,这门手艺能教给更多人,让公益力量像缠花一样延续。
播下“善”的种子,注入“爱”的活力。
“加油、努力,将来学业有成,回报家乡、报效祖国。”元旦后,金坛于氏教育基金会先后在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良常中学等学校,向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发放奖助学金,现场暖意融融。
金坛于氏家族心系教育、情牵桑梓,基金会是由金坛于氏后人倡导并出资设立的公益民间组织,资助活动由金坛于氏文化研究会筹备。“这些年,我们通过助学、助教形式,铺就学子成才之路,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成才,回报社会。”金坛于氏文化研究会于和英在深情回顾90多岁高龄的于沼先生心系祖国、回馈家乡的感人故事的同时,对莘莘学子予以美好期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谢于氏教育基金会的爱心助学,感谢学校的悉心教导和无私帮助。”一位接受资助的学生代表激动地说,“我们将珍惜这些爱心帮助并用心学习,以自我发奋回报社会各界关心,并秉承使命长大后将爱心延续。”
公益不分大小,爱意不分轻重。无偿献血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不少市民“爱的习惯”。
冬季由于天气寒冷,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加之节假日期间献血人数下降,导致血液库存紧张,因此冬季献血显得尤为重要,是保障临床用血及时有效的关键。血站、献血屋、献血车……在我区每一处献血点,志愿者们的热情引导、精心布置的宣传展板,让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到浓厚的献血氛围和社会温暖。
寒风虽凛冽,但阻挡不了人们奉献爱心的脚步。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职工、在校师生,还是普通市民,都积极加入献血队伍,他们挽起衣袖的那刻变成一道风景线。
在献血屋,大家一言一语地畅谈:“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能为需要的人贡献微薄之力,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已经连续献血5年了,以后还会继续献下去。”“我一直都想为社会做些事情,这次的无偿献血活动让我如愿以偿。”
200毫升、400毫升……随着一个个血袋充盈装满,大爱汇聚,点燃生命之光,传递城市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