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内容
志愿红、新风绿、书香金 常州经开区:三色交织文明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3-18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在常州经开区,一场以志愿精神、移风易俗、文化浸润为核心的文明新风实践正蓬勃展开。3月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上,“一‘潞’有爱志愿服务‘小红书’”与“3312”志愿服务体系同步亮相,推动志愿服务迈向标准化、体系化;金丰村以“简办奖励+积分兑换”引导村民践行绿色殡葬、文明祭扫;省庄村通过“书菜集市”“有声阅读墙”等创新形式,将农家书屋打造成村民“精神粮仓”。志愿红、新风绿、书香金三色交织,绘就常州经开区乡风文明新图景。

志愿服务促新风

不久前,在“志愿常在 情暖经开”2025年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上,“一‘潞’有爱志愿服务‘小红书’”正式亮相,打开这本集服务指南、志愿服务类别、项目认领、积分奖励于一体的线上实用手册,一个个显示“已满员”的志愿服务活动彰显着街道志愿者们的活力与热情。

来自常州逅颜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的美术老师祁钰就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这两年,我们画室经常协助街道开展居民的美育教育。有了这本小红书,就能随时查看街道最新的志愿服务需求,精准参与到相应活动当中。”祁钰告诉记者,完成项目积累的积分可以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日常服务,志愿者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学雷锋纪念日主题活动当天还发布了“3312”志愿服务体系,将全域化实施志愿服务“三融合”“三提升”和“十二项重点措施”,标志着区域志愿服务管理进入标准化、体系化新阶段。“3312”谐音“生生有爱”,寓意经开志愿让爱常在,具体分为推动志愿服务力量、资源、服务“三融合”,实现志愿服务体系提优、志愿服务内容提质、志愿服务载体提效“三提升”,落实做好组织动员、选优服务队伍、配强顾问团队、加强培育力度、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开展惠民利民志愿服务、开展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开设“义路同行”培训课堂、开展“党员先行,群众同行”活动、着力培育优质志愿服务品牌、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街区“十二项重点措施”。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纵深推动社志融合发展,组织实施了“院地共建 社志融合”助力为老服务、家悦银龄等一批高质量专业服务项目,培育打造了“741”志愿兵团、“未爱花开”等一批有温度、有影响的品牌项目。“今年,志愿者们将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载体,诠释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有爱的互助氛围。”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蒋王娇介绍。

移风易俗向文明

上周,金丰村村民第十九小组小组长金国伟,拿着第21户移风易俗文明奖励金800元送到了韩金良家,老人家正在往电子香炉里添香。

回家路上,金国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会议记录本,三年前,这本子上还记载着村民攀比白事曾引发的纠纷。“老金,金奶奶家的白事准备咋办?”身后突然响起的声音让他回过神来。转身看见乡厨陆琪正抱着工具箱,古铜色的脸上挂着汗珠。金国伟拍了拍陆琪肩膀:“家属跟我说了,按新规来,一桌不超过1500元。”陆琪咧嘴:“我正琢磨着,推出一些素斋菜谱,可以供办白事的家属选择,让办席压力再降降。”

金国伟想起去年春天,他带着几个老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的场景。村西头张婶抱着丈夫的遗像哭着说:“不放鞭炮不烧纸钱,我老头子在那边该多冷清。”可当他们把生态公墓的照片拿出来时,张婶突然指着照片里的松树说:“这是老头子生前最喜欢的树。”

现在经过张婶家院墙外,金国伟看见门楣上别着的小白花在春风里轻轻摇晃。屋里传来孩子的笑声,夹杂着电子香炉飘出的檀香。

村委会办公室里,会计正在核对最新的积分台账。金国伟翻开笔记本,在“白事一条龙服务的素斋改革”后面画了个星号。窗外的梧桐树上,新叶正舒展着蜷曲的嫩芽,阳光透过叶隙在他的记录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曾经因攀比记录的纠纷,早已被“简办奖励”“积分兑换”的字样覆盖,像春天里层层叠叠的新绿。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询问了村民,了解他们对于白事餐饮的需求,走访市场上大部分白事从业者,摸清了桌菜市场的主要水平,根据这两点,我们发出1500元桌菜一条龙服务的餐标倡议,并设立移风易俗文明奖。”金丰村党总支书记金文华说,村民自主向大队长申报,通过移风易俗信用备案,白事结束后,凭大队长和桌菜提供单位的签字,领取移风易俗文明奖励,约800元。

以实实在在的奖金代替花圈慰问,截至目前,移风易俗文明奖励金已发放22户17600元。同时,金丰村作为横山桥镇首批探索乡风文明积分制的村庄,将“红白事减排场”“鲜花代替纸钱文明祭扫”等文明行为纳入村规民约,以积分形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民小组长带头、金牌文明户跟进,目前已有不少村民能做到丧事简办,生态安葬,绿色祭扫,生态新风已日益深入人心。

文化“粮仓”育乡风

这阵子,省庄村的老槐树正在抽新芽。周欣蕾站在“书墨文轩”书屋前,看着电子屏上滚动的《节气歌》,忽然想起几年前的此时,这里还堆着麻将桌和腌菜坛子。

“周老师,能教我扫这个二维码吗?”村民是倩英抱着孙女挤进人群。这个曾经在棋牌室连轴转的农妇,如今指甲缝里还沾着油菜花蜜——她刚参加完“书菜集市”的以书换蔬的活动。周欣蕾调出有声阅读器,屏幕上的《日食记》自动朗读。是倩英的孙女突然指着窗外:“奶奶,亭子间里有字。”原来,书香亭阁的紫藤架下新装了电子屏,正在播放《我与白鹿原》。

去年,省庄村首次推出以书换蔬活动,吸引了百人参加,半小时内,就换来了两大箱书籍,有名著也有绘本。“那些换来的书籍现在都在我们的书架上了,书屋内容进一步丰富。”省庄村村委副主任过云龙说。

这些年,省庄村以农家书屋质效提升攻坚行动为契机,坚持群众文化需求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整合文化资源,拓展书香阵地,推出“YUE省心”书香品牌,打造了一条书香路。“我们对农家书屋改造提升后,打造了‘书墨文轩’书屋,年更新书籍500余本,设置了有声读书墙、安装了有声阅读器。”过云龙介绍,结合村民的兴趣爱好,村里定期在书屋举办书法活动。

步入省庄村,“书香亭阁”“书香绿岛”阅读点位也十分亮眼。记者注意到,“书香亭阁”内设置了老年听书机。“我们定期更新报刊杂志,这里也可以扫码阅读,还提供了读书漂流、电子阅读、留言互动等多元化服务,让村民在大树下享受电子智能阅读的便捷。”过云龙说。此外,村委还打破空间局限,辐射串联恒耐“四季书屋”(园区)、方家塘正学书苑(祠堂)、科德“儒德书斋”(企业)、农贸市场阅读角(农贸市场),铺就全域书香路,打造“书”式生活。

“村里书屋建设得好,我们都有利用起来,我家孙子喜欢阅读,每周我都带去书屋看书。”村民韩来娣说。

据了解,省庄村的“YUE”省心书房被评选为全市首批乡村阅读创新空间,让阅读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成为村民们放松身心、提升自我、享受生活的精神乐园。

在常州经开区农家书屋建设的这些年,一间间坐落在农村的寻常书屋,成为给农民提供养老的精神粮仓,通过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书报读物,更好地服务于乡村乡事。(孙婕 何奕欣 摄影 夏晨希 通讯员 房玥 陈铭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