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对原有阵地改造焕新,创新推出“中央厨房”运行机制,群众点单、“厨房”下单,让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有效提高农村群众参与率、满意率和基层站点主动性、积极性,相关经验做法多次登上中国文明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
阵地前延,文明触手可及
湟里实践所改造遵循“进门即享”的宗旨,主要功能全部下楼,特色阵地一律前移。群众走进所内,所有功能阵地直接映入眼帘,与活动面对面。推出延时服务,拓展夜模式,开放时间由工作日延长至周末,由白天延长到夜间,针对老中青少人群推出各类文明夜课堂、夜校,真正做到文明不打烊。推出卷轴式“文明幸福里”手绘打卡地图,群众进所(站)即可盖章,用网红文创提高年轻群体参与率。目前,工作日期间,每日进所人数近 300 人次,节假日、周末可以翻倍。
集聚力量,资源海纳百川
湟里实践所以“公益+市场”为理念,积极推动文明实践力量“三整合”。一是整合部门力量,将各条线合适的阵地、项目、队伍资源接入文明实践平台,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为基层干部开展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有力抓手;二是整合社会力量,梳理形成资源清单,为基层站点提供公益场次,以社会专业力量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细化;三是整合校企资源,依托三联进基层载体、引导各中小学、重点企业等单位加入文明杨柳联盟,与村级实践站结对共建,认领服务项目,让体制内外项目优势互补,以友爱互助提升基层所站的多元服务效能。
所站联动,管理层层辐射
全镇18个实践站按地理位置划分葛庄、后坊、西墅三大片区,片长对片内实践资源统一管理,统一使用,通过阵地联建、队伍共用、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基层站点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每月定时开展“中央厨房”文明资源自选会,片长对照本月菜单和片区需求,现场竞拍。实践所对照点单将活动有序下沉,满足实践站个性化要求,并结合重大节庆,推出“湟里·田里·心里”文明市集,组织所有实践站流动进市集,以体量吸引流量,以展示促进交流,让群众以赶集的形式“一站式”体验各类实践项目,感受文明实践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