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红梅街道北环新村社区邮电广场迎来“颜值升级”——新安装的12组不锈钢晾衣杆正式投入使用,困扰居民十余年的“空中乱绳”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这一民生实事从议题提出到落地实施,正是“居民议事+民主决策”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北环新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典型老旧小区,每逢晴好天气,老人们将衣物、被褥等拿到户外晾晒,早已是融入日常的生活习惯。
邮电广场因光照充足、全天日晒条件好,成了周边居民和商铺店主首选的晾晒地。但日子一久,广场上的晾晒绳越拉越密,不仅存在绊倒、缠绕等安全隐患,更让社区公共空间杂乱无序,与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
“每年都能接到几个相关投诉,可光靠社区一次次清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社区党委书记王海英坦言,如何在满足居民晾晒刚需的同时,兼顾公共环境的整洁美观,成了治理工作中一道棘手的难题。
今年8月,社区召开专题协商议事会,邀请物业公司经理、周边楼栋楼道长及热心居民代表共同出谋划策。
会上,76岁的刘阿姨率先开口:“广场上拉的各式各样的绳子,确实影响美观,能不能建个集中晾晒区?”这一想法立刻引发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和广泛赞同。经过一致讨论协商,最终敲定在邮电广场东侧设置“集中晾晒区”,供居民集中使用。
在确定了晾晒的位置之后,社区进一步组织相关人员就晾衣杆的选择以及施工规划的制订进行了多轮深入探讨,确保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新投用的12组橙色框架晾衣杆,就像一棵棵幸福树,在阳光照耀下,发出温暖的光泽。康阿姨在整理晾晒的被褥时,脸上笑容满面,她说:“随意晾晒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社区的这一举措真真切切地温暖了我们的心。”
据悉,在最近一次的居民议事会上,《文明晾晒公约》经居民代表们逐条审议后全票通过。目前,文明劝导队的志愿者已在晾衣区上岗,引导大家养成文明晾晒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