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内容
老社区“不显老”,处处有“精气神”!
发布日期:2025-08-25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党群心连心,有事我帮您”——三井街道兰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立着一行醒目的标语。“‘我帮您’改成‘互相帮’才对嘛!”“老兰翔”王新标指着金光闪闪的大字说道,脸上乐开了花。

在兰翔,居民不仅是被服务的对象,更是社区治理的主人。社区13支、1200人的志愿者队伍里,几乎都是王新标这样的热心居民。

居民同心、环境舒心、氛围暖心,让这座有2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焕发活力。近日,记者走进这个载满荣誉也温情涌动的社区,探寻独具“兰翔特色”的文明细节。

一条连心路:“社区事都是自家事”

今夏,兰翔社区的“一件大事”顺利解决。70多栋居民楼前的菜盆被有序清运,看着茄子、辣椒等“宝贝”被装上三轮车,种菜的居民却格外配合。

“‘盆菜’该不该种?两边都有理。”社区副书记郭薇坦言,公共区域种菜孳生了蚊虫和异味,其他业主觉得不妥,但种菜居民的热情也需要呵护。这道难题一度成为“硬骨头”。

“哪有没矛盾的社区?”社区书记薛凤英带领兼职网格员等热心居民逐户走访,听意见、想对策、做工作,终于得到了居民理解。如今,“花园种花”代替了盆里种菜,由党员居民自发带头“领养”社区绿地,在房前屋后养花种草。“春天鲜花盛开,夏天也草木葱茏。”薛凤英欣慰地说。

化解矛盾不简单,对于兰翔却不难。在薛凤英看来,关键是把居民的事当自家事来办。“20年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我们用心用情地整治环境,社区居民都看在眼里。”如今,这份真诚融入了社区工作的每个细节中。

深厚的群众基础,让“有事好商量”的文明风阵阵吹起。依托11个党支部,兰翔社区充分发动居民参与治理,搭起了一条“连心路”。飞线充电、房屋漏水等“疑难杂症”都得到用心解决,“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街道”的“枫桥经验”兰翔模式为人津津乐道。

一个同心圆:“异乡人变成自家人”

“我们社区管理得这么好,光靠社区一两个人怎么忙得过来,我们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70多岁的王新标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义务执勤。他说,社区以心换心的真诚,点燃了居民的共建热情。

志愿服务是这场“双向奔赴”最好的体现。多年来,兰翔居民由党员带头,自发组建了13支志愿服务队,从爱心理发到义务巡逻,从歌舞队到调解组,有声有色的社区生活让许多异乡人亲如一家人。


“重阳的长寿面,小年的饺子宴,各种民俗交融,逢年过节就属我们这里最有氛围!”从哈尔滨随厂迁来的高静一口清脆的东北腔,说起兰翔满是“自家人”的自豪。

国营兰翔厂从东北几经搬迁落户常州,最终形成了这个聚居着8个少数民族、天南海北居民的社区。如今,这里已从最初的陌生疏离转变为邻里守望的大家庭,许多跟着子女搬走的居民白天仍会回来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有家的感觉。”高静笑着说。

一种精气神:“银发族不输少年志”

夏日炎炎,老兵张文有穿梭在楼宇间,浸着汗水的衬衫紧贴后背。“你身上湿成这样,怎么回事?”路过的居民及时关心。“没事,我只要能动就出来走走。”张文有摆摆手,原来是在社区巡逻。

张文有是社区义务巡逻队的一员,日常充当“移动探头”,顺手捡拾白色垃圾和烟头等。“在这儿你看不出大家的年纪。”高静笑眯眯地对记者说,许多“银发族”爽快地“奔跑”在房前屋后,精气神不亚于“小年轻们”。

乐于奉献、互帮互助的兰翔精神始于薛书记这枚“火车头”,传递到了社区工作者身上,更影响着每位居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背后,是大伙儿共同的努力。

“最近有不少新市民加入兰翔,但还不清楚兰翔的故事,我们要帮他们融入。”薛凤英说,社区工作总有新挑战,今天的兰翔源自20多年的精神传承,这份薪火还将继续传递。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