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志愿者 >> 内容
20年,社区志愿服务如何长成“常青树”
发布日期:2025-07-17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这些年,社区几乎所有的志愿队伍都帮过我孙女……”金色新城小区居民王敏说道。今年6月,18岁的外孙女乐乐(化名)因学校要求需要实习,但由于患有脑瘤导致的肢体一级残疾,乐乐难觅实习机会。王敏找到社区后,乐乐顺利加入社区“金鸣”非洲鼓队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热情善良的志愿者叔叔阿姨,不仅教她打鼓,还推荐她加入合唱队,渐渐融入群体之中。“最近乐乐回家说想报名社区志愿者,参与管理社区图书角。”说到动情处,王敏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

在金色新城社区,像非洲鼓队这样的志愿队伍如今共有19支。从2006年首支文体志愿者队萌芽,到如今各色队伍百花齐放,志愿服务的常青“密码”深植于社区土壤之中。

2016年成立的“金镜头”摄影队,成员从开始的11人已经发展到如今的62人。起初,队员们只是拍摄小区美景,2022年他们的镜头转向了聚焦社区问题。夏季树木茂盛影响采光,他们拍下实情,促成枝叶修剪;架空层堆放杂物被摄影队发现,他们拿着照片去向物业与社区反映,经过几个月的改造,这里成了一片文化气息浓郁的读书角。“社区将我们摄影爱好者聚在一起学习,大家越拍越有责任感,去年我们团队拍到的社区问题照片有四五百张,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摄影队成员黄建梅说道。这样的镜头也承载着居民关切,悄然推动社区焕新。

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社区焕新,居民们很快又有了一个新团队。2023年,“金邻”营造社成立,当时和“金镜头”摄影队一起推动了社区架空层的改造。今年,他们准备改造小区内的广场,预计年内初步完成。81岁的“金邻”成员巢英乔提议,希望改造时就要考虑到后期管理问题。“大家讨论后,觉得很有道理,目前我们计划新建一支志愿者队伍来维护广场焕新后的设施。”巢英乔说道。

新队伍有劲头,老队伍依然风华正茂。84岁的姜雅梅是社区最早加入志愿队伍的一员。2006年,她加入了“金羽”笔友会,会员不断增加,作品更是屡获省级乃至国家级奖项。“画画开心,送春联、慰问老人更有获得感,架空层的‘金点子议事厅’招牌是我们写的呢!”她笑道。

志愿服务队活力不竭的秘诀之一在于“积分存折”机制。“金钥匙”调解队的队员周玉珍展示了她的“爱心存折”:仅半年时间就积了40分,最近她兑换了8张迎桂馒头店的5元无门槛优惠券。“存下的分,换回的是社区的心。”周玉珍笑道。

志愿服务的活力更来自协同机制。常州市钟楼区尚友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常婉贞扎根社区4年,与各志愿队相处了4年,从课程搭建,到举办社区展览,她都全程参与,成了金色新城社区基层治理创新的见证者。“在‘人人社区’理念下,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形成铁三角——居民共议、共建、共享,才是队伍长青的根基,这样的基础也让全体居民受益。”常婉贞说道。

据了解,目前金色新城19支志愿队伍共有近千名志愿者,每年平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6场,志愿时长1万小时,为超4000人提供服务,19支队伍如同19条溪流,在20年时光中汇成滋养社区的温暖长河。(记者 吴凌浩 通讯员 李婷)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