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随手丢弃一张废纸时,可曾想过它的前世今生?它曾是一棵挺拔的树木,经历伐木、制浆、抄造等数十道工序,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与自然资源的馈赠。2025年9月18日,在泰山小学开展的"集废纸换家校本"活动中,同学们用双手掂量出了这张纸的重量,更用心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美德温度。
清晨校园的“特殊风景线”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向校园,一幕幕动人的景象便悄然出现:泰山小学的同学们不仅背着自己的书包,还怀抱着、或用小拖车拉着一个个沉甸甸的纸箱、塑料袋,里面装满了他们积攒了一周的“宝贝”——废旧书本和报纸。他们三五成群,互相招呼着,比比谁收集得更多,脸上洋溢着劳动者般的自豪与期待。那一路逶迤的队伍,成了校园晨光里最独特、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志愿者们的“暖心接力”
在校门口和回收点,最忙碌的是一群身戴红绶带的“环保志愿者”。他们不仅负责清点记录,更主动承担起“爱心搬运”的任务。当他们看到低年级的小同学正趔趔趄趄地抬着一大摞旧作业本,立刻小跑着迎上去:“小同学,让我们来帮你吧!”他们自然地接过重物,还温柔地鼓励道:“你们真棒,收集了这么多!”这一刻,手中的废纸传递的不仅是重量,更是学长学姐的关爱与榜样力量,低年级小朋友仰起的脸上写满了感激与崇拜。
分类现场的“精益求精”
回收点绝非简单的“废纸堆”,而是一个井然有序的“资源分拣中心”。同学们自发组成流水线:有的负责“初筛”,将报纸、书本、纸板分开;有的负责“质检”,仔细地将混入的塑料皮和订书钉剔除;还有的担任“力工”,将分好类的纸张用力压实、用绳子捆扎得结结实实,整个过程忙碌却有条不紊。每一个专注的神情,每一次认真的分拣,都让“节约”和“环保”这两个词变得无比具体而生动。整个场地人声窸窣,却忙而不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纸特有的淡淡墨香,劳动的协作之美与资源的重生之意义在此刻完美交融。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俭故能广"。泰山小学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最真切地体会到:
· 节俭是一种智慧,让我们学会区分"需要"与"想要"。
· 节俭是一种责任,是对地球资源的珍视。
· 节俭是一种力量,每个人的小行动都能汇聚成大改变。
"俭以养德"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它种在孩子们心中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泰山小学孩子们用行动证明:他们不是只会享受的一代,而是懂得珍惜、勇于担当的一代。
看着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使用换来的家校本,我们知道,他们书写的不仅是作业,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每一页纸都承载着他们对地球的承诺,每一笔划都勾勒出美好明天的蓝图。
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泰山小学的孩子们用最朴实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生命、资源和未来的大课。俭以养德,不仅养个人之美德,更养民族之美德、人类之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