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龙城志愿者 >> 内容
金坛:沉浸式公益激活“红色志愿”新生态
发布日期:2025-11-26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沂蒙有红嫂,苏皖有红妈。在茅山革命老区,“小红妈”拥护新四军、智救陈毅同志的故事广为流传。常州市金坛区成立“小红妈爱心社”,通过沉浸式公益模式,构建多场景、多群体、多感官、多维度参与的志愿服务新生态,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活力。

多场景营造,构建沉浸式教育矩阵

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以“小红妈”IP为核心打造立体化红色教育场景矩阵。在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通过“破译情报”“护送物资”等互动体验,青少年化身“新四军联络员”,切身感受革命岁月;在小红妈纪念碑前,通过“诵读家书、折纸寄哀思”等活动,将红色记忆转化为志愿承诺;在小红妈陈列馆与红妈茶院,红妈宣讲员情境演绎跨时空对话《建昌圩里的倾心交谈》,少先队员的纯真之声与小红妈王吉娣的温暖回忆交织共鸣。举办“致敬长津湖”系列活动,特邀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长津湖战役总指挥宋时轮之女宋百一,长津湖老兵伉俪史本、程英夫妇面对面交流。小红妈社工田乐怡宣讲的《红妈风铃、红妈蒲扇讲英雄故事》入选“传承红色基因 绽放‘她’力量”江苏省百节精品微课。此外,“小红妈理论巴士”“圩圩道来”“长荡湖上红书舫”等流动课堂,以及“红领巾寻根之旅”等红色研学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实地探访与志愿服务,累计开展相关活动1000余场次,数万名青少年在可触摸的场景中感悟红色精神。

多群体覆盖,适配多元化民生需求

精准聚焦民生需求,设计差异化传导路径,推动红色体验向治理效能转化。实施“好邻居敲敲门”助老项目,退休老党员王双妹带领的志愿服务队,通过情景模拟培训掌握入户沟通技巧,以“老照片分享会”等形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助医助购、精神慰藉等定制服务,并衍生出“红妈妈巧工坊”等创收反哺公益的可持续模式。实施“我教爷爷奶奶用手机”智慧助老项目,创新“红色情景模拟”教学法,借助小红妈智破汉奸谣言的故事提升老年人防谣防骗意识,开展活动60余场,成功劝阻电信诈骗15起;线上开设“e起护苗”专栏,小红妈社工杨玲开讲《个人与社交圈的谣言防范》等网安科普系列短视频10余条,点击量突破3万次。小红妈党建负责人朱丽敏获评2025年苏网先锋先进个人。实施“红小蜂驿站——外卖快递骑手子女陪伴计划”,打造“职业初体验”场景,培育青少年社会参与意识,每年惠及6000余人次,获评2024年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

多感官体验,打造沉浸式记忆锚点

实施仙人掌的“语”季——多感官赋能计划,社工关注读写困难儿童等特殊需求,通过“视、听、触、嗅、味”五感联动,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帮助孩子们突破学习困境。节气体验引导儿童听蝉鸣、摸艾草、做“发声荷池”、模拟“抢收早稻”,让二十四节气鲜活起来;无障碍互动通过声音可视化、盲文诗歌触摸唤起公众关注,孩子们还录制倡议短片,以“不打扰导盲犬”等表达传递对特殊群体的尊重;将多感官体验融入家庭劳动和社区治理,开展“厨房交响曲”“家・艺坊”“收纳美学课”“食材魔法课”等活动,五感与家务绑定融合;“楼道整理行动”组织亲子家庭走进社区物业、楼栋单元,通过“查找安全隐患”“绘制逃生路线”等微行动,有效提升亲子家庭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小小楼道长”行动获评“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兵项目”。

多维度参与,构建可持续志愿生态

通过机制共建、队伍培育、形式创新与品牌输出,构建可持续的志愿生态。建立“校家社”协同治理机制,联合河海大学、河滨小学、河滨社区共建青少年共育圈,组建“敬老爱幼”“保护环境”“安全出行”等五类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鼓励青少年争当“五好少年”。选拔培育陈奕涵、潘一维、蒋兮泽等百名小小红妈宣讲员,推动青少年从“听讲人”变为“主讲人”,小红妈志愿宣讲队获评常州市理论宣讲示范队。通过议事论坛引导“议事员”提建议,累计策划30余场志愿服务,形成《小区宠物管理》《电瓶车停放》等提案,提出“儿童游园防撞包”“彩色安全通道”等创新方案。“智慧六尺巷・知书共礼让”主题活动聚焦小区供水改造纠纷,亲子家庭扮演各方角色,以“退让智慧”达成施工调整、隔音加装等共识。“五彩童行 爱润青禾”行动获评“江苏省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案例”“江苏省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优秀案例”,“红社联建营造红色公益生态圈”行动被评为常州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文明热线:0519-85680855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